袁世凯称帝,确实是一个毁了他一生事业的事情,很不合理,也很没必要。
在他称帝之前,实际上他已经迫使国会修订了临时约法中关于总统任期的规定,他可以连任总统一直到他死,而且可以金匮藏书,指定继承人,和皇帝的权力已经没有多少区别了。
但问题是,走到这一步,就是为下一步做准备,也就是为他称帝做准备。如果他没有私心,没有当皇帝的意图,他也不需要走到这一步。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称帝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了。
称帝对袁世凯来说,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呢?
他在称帝前的判断是,即便不是全国人民都支持他称帝,北洋系军阀也是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他称帝的。甚至还有督军团会议决定,公开通电全国,支持袁世凯称帝。
当然,也有人持保留态度,比如冯国璋和段祺瑞,就是明确持保留态度的。但袁世凯的判断是,即便他们反对,他要是硬干,他们也不会公开反对他。
但结果与他事前的判断刚好相反。他称帝之后,北洋内部立刻分裂了,一些原来支持他的人也开始反对他,反对的势力之强大,超出了他的预料,支持者很少。他后被迫取消帝制,也主要是因为北洋内部的反对,而不是所谓的社会舆论的反对。
因为在这之前,因此宋教仁遇刺案,袁世凯和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国民党就公然决裂了。虽然国民党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就出现了内部分裂,但在宋教仁遇刺后,黄兴、李烈钧、柏文蔚等国民党地方督军就公然通电全国,并爆发了二次革命战争,也就是南北彻底分裂。
而真正决定袁世凯的历史地位的,也不完全取决于他是否称帝,而取决于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贡献究竟是什么。
袁世凯的崛起就是清朝政治控制力下降的结果。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先有了湘军,围剿捻军过程中,淮军又接踵而起。淮军对维系晚清统治贡献巨大,一直到中日甲午战争,才算是终走向衰落。
之后,袁世凯小站练兵,北洋系开始成型,并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崛起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晚清新政中,清政府鉴于北洋军练兵有成效,认为是军队现代化的途径,全国各地开始广泛编练新军,各省自己的财政出钱,招募和训练新军,从而开启了军队地方化的趋势,也就为后来的全国分裂埋下了隐患。
辛亥革命爆发,就是武昌的新军率先发动的,之后各省响应并声援武昌革命政府,各省就是以自己编练的新军为本钱的。袁世凯控制的北洋系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场,被清政府当作后一根救命稻草,结果是袁世凯授意之下,北洋军高级将领通电清政府,要求清帝逊位,实行共和,终一手埋葬了清王朝。
袁世凯之所以能够一边与南方革命军谈判,一边与清政府讨价还价,所依仗的也正是北洋军。无论清政府,还是革命军,这时候都没有能力与北洋军相抗衡,后只能由袁世凯出面,在清政府与革命军之间达成一个妥协方案,而这个方案当然是对袁世凯有利的。
这也就是后来南方革命军和国民党坚持将袁世凯称为窃国大盗的原因。袁世凯本人虽然对戊戌变法曾经表达过支持的意思,对洋务运动也很积极,但对共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兴趣,而是希望借此机会推翻清王朝,让自己成为全国的统治者而已。
虽然宋教仁案之前,袁世凯曾试图用权术分化、拉拢国民党,表现过一定程度上原意遵守临时约法的意思,但本质上他始终是只相信实力政治的人。在宋教仁案之后,袁世凯就已经打定主意,要以武力消灭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统一全国,重建清王朝那样的大一统王朝。
但这一时期对于国家来说,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是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政治、军事、行政、经济和财政都需要按照现代国家的标准来重建。但要完成这个任务,袁世凯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袁世凯所受的教育是完全的传统教育,对现代知识和思想有些接触和了解,但在其基本的思想和知识框架方面,仍然是传统的,而非现代的。尤其是在经济上,袁世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办法。
晚清面临的为严重的危机实际上是军事和财政、经济等多重危机,而其中紧迫的其实是财政危机。因为晚清的税收征管体系仍然是基于农业社会的,而对已经开始出现的现代工商业和城市缺乏有效的征管方式。所以,才出现了海关收入成为晚清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的情况。
海关税收对中央来说非常重要,但海关税收并不是完全解送中央的。晚清政府的海关体系是由英国人建立的,而英国人帮助中国建立这个体系,目的是从这个税收收入中直接偿还清政府的历次对外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在偿还赔款之后的剩余,才解缴中央政府,也就是当时人所说的关余。
袁世凯对此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在南北分裂之前,地方税收还是继续按照清朝的规定,向中央解送一部分,而在南北分裂之后,宣布脱离北洋政府的省份就不再向中央解送税收。正是在严重的财政危机和军队快速扩张的压力之下,袁世凯不得不向日本提出借款,也就是所谓的21条问题。
用借款来扩张军队,再用武力统一全国,而为了借款,又不得不出卖国家主权,损害国家利益。不仅袁世凯如此,袁世凯之后的段祺瑞等北洋军阀当国期间,几乎全部如此。这也就造成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一个军阀向列强能借到多少钱,就能有多大势力,而列强则像买股票一样,在各地军阀中间下注。
从这个角度说,即便袁世凯不称帝,他也无法完成建立一个现代国家的任务,又要残民以逞,为了用暴力维系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出卖国家主权,向列强借款,那么他无论怎样也仍然会是革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