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求(15 项)
组织与管理:实验室需独立于利益冲突方,明确职责权限。
质量体系:建立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确保流程可追溯。
文件控制:对技术和管理文件(如标准、记录)进行有效管控,防止使用无效版本。
合同评审:与客户明确检测 / 校准的需求,确保实验室有能力满足。
不符合工作控制:发现不符合项时,及时纠正并预防再次发生。
改进与内部审核: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优化体系。
设备设施:
设施所有权:实验室的设施应为自有,拥有全部使用权和支配权。
设备校准:实验室应配备检测和校准所需的所有设备,且设备需定期开展校准 / 检定活动,溯源至国家或国际标准,校准证书需包含测量不确定度。
人员能力管理
资质与培训:技术人员需满足学历、工作经验要求(如检测人员需大专以上学历或 10 年经验),并定期参加内部或外部培训(如标准更新培训、仪器操作考核),保留培训记录和考核结果。
职责清晰化:通过岗位说明书明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角色的职责,如授权签字人需独立承担报告审核职责,不得与检测人员兼任。
设备与环境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定期校准 / 检定(溯源至国家基准),如天平需每年送计量机构检定,并贴附状态标识(合格、准用、停用)。
环境监控:对温湿度、洁净度等关键环境参数实时监测,如微生物实验室需每日记录洁净区压差,超标时立即停止实验并排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