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流程(一般步骤)
前期准备:成立工作组,开展标准培训,识别差距。
体系建立: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运行体系(至少 6 个月)。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自查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改进。
申请认证:向认可机构(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提交申请材料。
现场评审:评审组对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包括文件审查和实操观察。
整改与发证:针对评审不符合项整改,通过后获得认可证书(有效期 6 年,期间需定期监督评审)。
周期:
通常为 6-12 个月,取决于实验室基础和整改效率。
批准发证阶段:
认可机构验证:认可机构对整改报告进行验证,确认整改是否有效。
批准认可:如果整改通过验证,认可机构作出认可决定。
颁发证书:颁发 ISO/IEC 17025 认证证书,实验室正式获得认可资质。
内部审核(内审)
周期性实施:每年至少开展 1 次全覆盖内审,由独立于被审核部门的人员执行,重点检查体系文件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
案例:审核员发现某批次检测原始记录未记录环境温度,需开具不符合项,要求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如人员培训不足)并制定纠正措施(如补充培训 + 增加记录核查环节)。
管理评审
管理层主导:每年召开管理评审会议,评估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及改进需求,输入内容包括内审结果、客户投诉、能力验证结果等。
输出改进决策:如根据能力验证中发现的某项目检测偏差,决定更新检测方法或增加设备维护频次。